青少年品德成長--劉志良牧師

2013-07-28 15:17

 

引言

讓我們從聖經看看它在青少年的品德成長發展方面有甚麼啟迪。

 

一、宗教教育

使徒保羅在提摩太後書三章十五至十七節提及提摩太是「從小明白聖經,這聖經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穌有得救的智慧。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神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這句「從小明白聖經」表明提摩太從小便接受宗教教育,在信仰的培育下,他從小便受到聖經的薰陶影響,歸正學義,成為一個能走正路,又能幫助別人走正路的領袖。因此,我們基督教學校應該重視發揮基督教教育的信仰培育能力,栽培學生從小明白聖經,讓他們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學會明辨是非,培養美好的品德。問題是今天不少人輕視聖經的能力,甚至在基督教學校內把聖經的教節減少,而把早會的聖經教導改為其他活動,原因就是師生覺得講聖經很悶,其他學科的教學時間又不足。當然教導聖經的老師和負責主講早會的牧師傳道都有責任,應該更新教學的方法和講道的表達。但我們也應考慮的就是甚少教聖經科的老師是學過聖經科教學法的,在學校教書,若沒有受過英語教學訓練,是被認為不合適教英語的,其他科也要受過專科的教學訓練,只是人人都可教聖經科,而且有時更是用來「搭堂」的。學校應檢討宗教教育的工作,是否在青少年品德成長發展方面佔重要位置呢?到底學生畢業時是否明白聖經?老師是否重視個人靈修讀經,又帶領學生靈修讀經呢?

 

二、家庭教育

保羅在提摩太後書一章五節提及提摩太的信仰時,他說:「這信是先在你外祖母羅以和你母親友尼基心裏的,我深信也在你的心裏。」這表明提摩太是在基督教的家庭成長,在具信仰的家長的培育下,從小明白聖經,建立對神的信心。從這經文我們瞭解到家庭教育對青少年品德的成長發展是十分重要的。當父母不單有信仰,更能活出從信心而發的好行為時,便讓孩子得到正面建立。家長的言教和身教可以幫助孩子從小便對行公義、好憐憫的正面行為滿有信心,認定是好的,是可行的,是使自己和別人都快樂的,他們便得到積極的動力在道德抉擇時走當行的道,而且是到老也不偏離。今天學校應該重視家長教育,配搭教會的力量,開設家長教育課程,讓家長學會如何按聖經真理教養子女,又與教會的同工和義工合作,關懷有需要的家庭,協助他們關愛培育那些反叛和行為偏差的子女,又幫助他們認識福音,懂得為子女祈禱,使孩子蒙恩成長。教會也要學習如何做家長福音工作和牧關服事,並且重視教導會眾如何教養子女,以收事半功倍的效用。

 

三、門徒訓練

保羅在提摩太後書三章十四節提醒提摩太,說:「你所學習的,所確信的,要存在心裏。因為你知道是跟誰學的。」明顯地,提摩太除了跟家長學習信仰外,也是跟師傅保羅學的。保羅為提摩太提供門徒訓練。透過貼身的門訓,提摩太學習到多方面的道理,在個別栽培關懷下有美好的成長,學習面對不同的挑戰。今天教會的傳道和導師也要留意,青少年人既喜歡群體活動,但卻也需要個別的關懷和栽培。每位青少年都有不同的背景和經歷,不僅是需要牧者在講台上對全教會講的道,在查經班上對眾人分享的話,也需要牧者導師個別的聆聽,關懷的鼓勵,真理的指引。這種個別的約談和持久的關愛門訓,讓青少年人得到正確的教導,及時的糾正,與導師無所不談,加強了成長的動力。今天教會不要只顧開辦各類形式的活動,而輕忽門徒訓練,個別關懷約見,確保一個也不失落。今天基督少年軍的訓練就是這種門徒訓練和恆久跟進栽培的模式了。

 

總結

在青少年品德成長的發展上,宗教教育是大部分是由學校老師提供的;家庭教育是由家長提供的;門徒訓練是由教會牧者提供的;這表明學校、家庭和教會都應該彼此合作,建立夥伴配搭的關係,才會對青少年品德成長帶來美好的發展。